當前位置:首頁 > 新聞中心 > 專題專欄 > 砥礪輝煌十年,強國復興有我 > 圖文作品
2020年,一場史詩般的夢幻之旅由天問一號開啟,我們朝著這顆離地球最近的紅色行星開展一次漫長的太陽系之旅。截至目前,天問一號探測器的飛行路程已超過數億公里,探測器姿態穩定、能源平衡,多個載荷完成自檢,確認設備狀態正常。
如果把航天器比作遨游在深空中的“風箏”,測控系統就是那根“風箏線”,航天測控人就是握著“風箏線”的人,他們需要實時掌握航天器的狀態,因此也被稱為“牧星人”。他們用日夜堅守、全力以赴守護著“每一顆星”。在十所,就有這樣一位“牧星人”,默默守護著我們的測控設備,守護著“天問一號”,他就是佳木斯深空站測控基帶主任設計師盧歐欣。
用匠心精神去完成每一項任務
十所承研的佳木斯深空測控站,擁有66米測控天線,能夠精準捕捉極其微弱的深空信號,為火星探測以及后續深空探測任務提供測控通信支持,是我國深空測控網中當之無愧的“C位”。為提高深空測控站性能,十所對佳木斯深空站進行了適應性改造。2020年5月下旬,為在發射前完成佳木斯深空站的改造,盧歐欣帶領團隊前往佳木斯開始了長達兩個多月的外場保障,先后完成了設備進場測試、入網驗證、接口聯試、歐空局火星快車跟蹤試驗、環繞器補充對接、問題整改與補充測試等多個任務,保證測試全覆蓋、設備運行穩定可靠。
在佳木斯的日子里,高強度的改造工作讓人身心疲憊,有一次為了查找問題,他對機箱內上百根的電纜逐一排查,取線、接線,到最后十個手指都出血貼上了創可貼。但是又得鼓勵自己繼續堅持。每天凌晨兩點下班時,除了疲憊,更多的是抬頭仰望星空時看到壯麗銀河的那種滿足。作為此次任務測控基帶的負責人,盧歐欣在有限的時間內,用匠心精神打磨著自己的設備,事先設想各種可能出現的情況,反復測試,保證設備用最好的狀態迎接任務的到來。
晚9朝10的工作常態
2020年7月23日發射當天,盧歐欣和團隊成員并沒有想象中的那般興奮,大家還是像往常一樣利用寶貴的午休時間調整狀態,因為晚上的任務需要大家有一個充沛的精力。當發射成功的消息彈出手機屏幕時,大家心里都知道,接下來,就該看他們的了。發射當天晚上的任務是佳木斯深空站的設備在火星任務中的“初舞臺”,對所有人來說,都是新鮮且緊張的。當聽到林海系統捕獲完成的報告聲響起時,壓在他心里的一塊大石頭終于落地。
在接下來的兩周時間里,團隊過上了日夜顛倒的生活,晚上9點進場、第二天早上10點結束任務成為了工作常態,大家笑稱自己的工作節奏是“晚9朝10”。就這樣,白天總結上一次任務的情況、休息充電,晚上執行任務、監視設備狀態。我們的設備順利完成各個關鍵節點。
是我們的設備超越流程搶注上行指令,完成噴氣精對日;
是我們的設備首次指令注入完成測控數傳切換,于是大家可以看到地月合影;
是我們的設備首次完成行波管攻放和高增益天線切換……
2020年8月2日早7時,“天問一號”第一次中途修正控制順利實施,中途修正的各項指令,都是通過佳木斯深空站傳達給天問一號。火星探測第一階段任務順利結束,已在外場兩個多月的他終于可以暫時休整一下了。明明又帥又年輕的他在這兩個月時間里慢慢變得“油膩”,他笑著說:“只要能保證設備能穩定工作、任務順利執行,形象不要也可以。”
在佳木斯的兩個多月里,他和他的團隊每天都在高強度地工作,這期間,大家每天心里想的都是設備、任務,沒有心思和心情拍照記錄這期間的點點滴滴。離開佳木斯的前一天,“牧星人”們在大天線前擺好造型,留下這難得的合影,大家臉上露出了久違的微笑。
(來源:人民網)